上海车展LOGO
上海车展
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
北京车展LOGO
北京车展
2026(第十九届)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
IATW汽车创新技术周LOGO
IATW汽车创新技术周
2025上海国际汽车创新技术周
描述
2026(第十九届)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
2026年4月中下旬  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顺义新馆)

【最新汽车技术资讯】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投资总金额达661.73亿元;4月汽车产销“双降” 新能源车表现较好

武汉人工智能与新能源汽车工业技术研究院将围绕武汉市一芯两网四大应用场景以及经开区打造中国车谷的战略规划,聚焦人工智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需求,在智能网联汽车智慧交通智能装备与制造等三大领域,建设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智能交通技术等七大创新平台,打造应用技术创新平台公共检测平台科技服务平台投融资平台,成为人工智能+汽车交通装备的产业示范基地和创新人才高地

1. 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对接会签约30个项目 投资总金额达661.73亿元


5月11日,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对接会在汉召开,30个重点项目签约,总金额达661.73亿元,为湖北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强筋壮骨”。


据了解,本次签约的30个项目主要聚焦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分五批进行签约。项目类型上,涵盖汽车零配件供应、新能源动力及储能电池、汽车芯片传感器生产、智能自动驾驶研发、汽车超级大脑研发等领域;从合作伙伴来看,江浙沪等地区先进制造业和龙头企业纷纷来鄂,包括熠跃中驰车福汽车零配件供应平台项目、汽灵灵汽车零部件聚能制造园项目、中创新航30GWH动力及储能电池项目等。


聚焦汽车零部件和装备制造领域,浙江汽灵灵工业互联网有限公司拟在青山区投资开发建设汽灵灵汽车零部件聚能智造园项目,将华中区域总部落户青山,项目内进驻装备制造及汽车零部件产业链企业、汽灵灵互联网有限公司会员企业、智能网联创新研发中心、金融中心、企业服务中心等,项目主导产业方向为装备制造、汽车零配件、新材料、新能源。


聚焦智能网联驾驶领域,上海魔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将投资6.25亿元,在武汉经开区建设自动驾驶研发中心和华中区域业务中心,建设智能网联汽车和终端产品柔性生产线,与相关院校开展关于建设共享小车联合实验室合作,进行智能移动终端产品研制,开展下一代智能交通及未来社区、智慧城市场景应用研究。湖北亿咖通投资50亿元开展车载超级大脑研发,2025年完成超级大脑研发和商业化,并达成完全自动驾驶,为1000万用户提供智能座舱及自动驾驶服务。


聚焦新能源电池生产领域,中创新航将投资120亿元建设30GWH动力及储能电池项目,将在武汉建设锂离子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等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基地,项目分期投资建设,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240亿元、年综合税收15亿元。


2. 4月汽车产销“双降” 新能源车表现较好


5月11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最新产销数据显示,4月汽车产销量120.5万辆和118.1万辆,环比分别下降46.2%和47.1%,同比分别下降46.1%和47.6%。1-4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769.0万辆和769.1万辆,同比分别下降10.5%和12.1%。


中汽协指出,当月产销量为120万辆左右,其中乘用车和商用车环比和同比均呈现大幅下降。新能源汽车虽也受到疫情影响,但依然高于上年同期水平,总体表现较好。


中汽协认为,汽车产业发展形势正在逐步好转,企业奋力抢抓5月和6月关键窗口期,弥补损失的产销量,相信汽车行业将有望成为稳定宏观经济增长的积极力量。“中国汽车工业具有很深厚的基础和底蕴,在刚刚过去的4月里,汽车工业经历了严峻的考验,但是相信在接下来的几个月,我们的汽车企业会很快补齐4月的损失。”中汽协副秘书长柳燕称。


4月,新能源汽车产销环比有所下降,同比保持较快增长。产销分别达到31.2万辆和29.9万辆,同比增长43.9%和44.6%,市场占有率达到25.3%。


3. 武汉人工智能与新能源汽车工业技术研究院项目开工


5月10日,武汉人工智能与新能源汽车工业技术研究院项目在武汉经开区军山新城开工建设。据悉,该研究院由武汉经开区与武汉理工大学合作共建,通过共育创新创业人才、共建政校企协同创新平台,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将为武汉市及经开区汽车产业发展壮大、转型升级提供重要支撑。


武汉人工智能与新能源汽车工业技术研究院选址武汉经开区军山新城,融新能源汽车工业技术研究院、人工智能产业技术研究院、人工智能产教融合示范学院等于一体,是湖北省创建武汉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和湖北东湖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重大产业项目之一。


武汉人工智能与新能源汽车工业技术研究院将围绕武汉市“一芯、两网、四大应用场景”以及经开区打造“中国车谷”的战略规划,聚焦人工智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需求,在智能网联汽车、智慧交通、智能装备与制造等三大领域,建设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智能交通技术等七大创新平台,打造应用技术创新平台、公共检测平台、科技服务平台、投融资平台,成为“人工智能+汽车、交通、装备”的产业示范基地和创新人才高地。


武汉理工大学党委书记信思金在致辞中表示,武汉理工大学将主动对接区域产业发展需求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致力于突破传统路径依赖,探索产业链、创新链、教育链有效衔接机制,培养大批产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为武汉、为湖北乃至全国人工智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以及汽车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武汉经开区军山新城负责人认为,武汉人工智能与新能源汽车工业技术研究院对经开区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进一步整合创新资源,集聚人口人才等创新要素,实现产城融合发展,打造万亿级汽车产业集群,服务创建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武汉经开区负责人表示,经开区将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围绕“双智”联动、“双化”协同,引育创新人才,壮大创新企业,促进创新成果转化,加快打造车谷产业创新大走廊,切实把武汉科教人才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优势,集聚更多的创新资源,让更多的科技成果在车谷“落地开花”。


当前,武汉经开区聚力建设“中国车谷”,围绕军山新城建设车谷副城核心区,着力打造“双智之城”“未来之城”,除武汉理工大学外,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知名高校在车谷加大布局力度,武汉科教力量正在与车谷的创新发展“深度耦合”。


4. 全球首创!百度Apollo领衔打造超1500万高像素车载摄像头模组


百度 Apollo 联合索尼半导体方案公司、联创电子(LCE)与黑芝麻智能,全球首创超1500万高像素车载摄像头模组,百度主导定义面向更高等级自动驾驶视觉技术和标准。目前,此款超1500万高像素车载摄像头模组已经完成初步设计,正在全速推进开发测试进程,将于不久的未来正式上市。


车载专用摄像头模组被称为汽车的“眼睛”,是构建汽车感知能力的基础,为汽车的决策过程提供了重要信息。目前,行业内多为200到800万像素分辨率的摄像头模组,随着智能化技术推动自动驾驶级别提升,未来对高分辨率车载摄像头模组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此款超1500万高像素车载摄像头模组根据应用场景需求展开了多项创新,让汽车的“眼睛”看的更清、更远、更广。


首先,在高分辨率模组设计及感知能力上,通过全尺寸超1500万高像素,及感光芯片像素结构设计,能够让影像获取质量上取得飞跃式提升,并有效解决在低感光环境下的图像获取及低照度条件下的色彩还原能力,极大地提升了影像识别感知能力,细节丰富准确度极大提升。


同时,模组具备大视场、小畸变、长焦、景深覆盖范围广的优势,以及多画幅输出能力。同一帧可同时输出缩放、剪裁不同视场数据,具备了极强的灵活性,也同时避免了缩放剪裁后关键数据丢失的问题。

其次,针对车载摄像头工作环境会随行驶过程,面临震动、高温、雨雾、低温、光线变化剧烈等各类极端情况,模组增强了在垂直方向上信息获取的能力,减少了图像畸变和由于高速运动造成的变形,特别是能够解决近视场垂直高度较大的红绿灯、路牌的准确识别能力,从而提高了模组在树木遮挡、车辆遮挡、近场高位路牌情形下信息获取能力,具备了更为可靠的感知能力。 除此之外,在数据处理及硬件集成上,超1500万高像素车载摄像头模组设计了专用图像信号处理器(ISP),并集成在 ACU 端,能实现处理速度、功耗、体积等多方面的最佳平衡,能有效处理巨大的影像数据量,满足像素能力大幅提升后的算力需求。同时,每颗超1500万高像素摄像头的视觉能力相当于3颗普通摄像头。汽车厂商可通过减少摄像头数量,优化摄像头模块的布局空间,降低整体成本。


5. 政策创新助推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加速迭代北京自动驾驶示范区2022年扩区提质


北京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示范区工作办公室主任孔磊近日透露,2022年将根据示范区3.0的规划建设目标,加快示范区向北京市其他区域扩展,构建车路云网图安全标准体系,聚焦路侧基础设施关键标准研制及应用示范。


累计测试里程超过400万公里

首次大规模采用固态激光雷达,传感器总数量达23个,自研信号灯识别摄像头分辨率提升1.5倍--不久前,扎根示范区的小马智行公司首度推出第六代自动驾驶系统,搭载该系统的车型2022年要在国内开启道路测试。相比上一代计算单元,新系统的算力预计提升至少30%,重量减轻至少30%,成本降低至少30%。


“新系统面向车规级量产设计,从软件、算力、安全冗余等各个层面都得到了质的突破。”小马智行联合创始人楼天城说。在自动驾驶行业看来,经过了无数次技术迭代,自动驾驶新势力终于迈向了量产规模化。更形象地说,很多老百姓还很好奇的无人驾驶车正加速“驶”入寻常百姓家。


技术加速迭代得益于政策不断创新。2020年9月,全球首个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落地亦庄;半年后,北京启动打造全国首个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区。此后,无人配送车上路、商业化试点、高速测试、无人化测试等一系列政策“上新”,为自动驾驶产业“打气”。


据悉,北京经开区60平方公里范围内常态化开展测试和商业化服务的各类高级别自动驾驶车辆约300辆,自动驾驶累计测试里程超过400万公里。


开年迎来多项创新突破

数据显示,亦庄示范区内已经开放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商业化试点,累计服务人次超8万;无人配送车场景已经实现生鲜配送和快递配送的实际运营,正逐步拓展应用范围。无人零售、自动驾驶警务巡逻、微循环接驳和公园漫游车等场景已经走近市民身边,智能网联汽车与智慧城市场景深度融合创新。


新场景加速落地为创新带来源源不断的动力。2022年开年以来,示范区自动驾驶迎来诸多新突破--


全球首个基于真实场景的车路协同自动驾驶数据集发布,数据来自示范区10公里真实城市道路、10公里高速公路以及28个路口范围,包含多类型传感器的72890帧图像数据和72890帧点云数据,涵盖晴天、雨天、雾天,白天和夜晚,城市道路与高速公路等丰富场景,将车上和路上的信号同步标注,使数据更精确地服务车路协同。


已经投入上百台自动驾驶卡车在港口和高速公路场景进行运营和测试的亦庄企业主线科技,近期又携手深信科创,共同开展自动驾驶虚拟仿真测试平台的联合研发与应用,将提升自动驾驶卡车测试效率,降低测试风险与测试成本。国汽智控的“传感计算分离”方案通过测试验证,节省了车内和路侧算力资源,为自动驾驶装上“国产脑”。


2022年启动示范区3.0建设

途经亦庄的一些红绿灯路口,手机上导航软件已经可以显示红绿灯的倒计时进度。这些路口经过数字智能化改造,已经变得格外“聪明”。


孔磊介绍,在北京经开区60平方公里范围内,已经实现332个数字化智能路口基础设施全覆盖,高级别自动驾驶车辆的城市级工程试验平台搭建完成,网联云控系统对外服务的能力初步建立。


这些“聪明”的路口将直接带来市民生活的改变。据悉,目前该区域已经实现路口车辆排队长度下降30.3%,绿灯浪费时间下降18.33%,大大提升了民众日常出行的效率。此外,通过路口全息感知,可精确统计行人和非机动车流量,为警力部署提供决策依据。自动驾驶车辆利用视觉感知,在日常行驶过程中,可以完成巡检工作,实现对违停、违章及红绿灯故障等路侧设施运行情况的检测。


此前,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已经连续开启1.0和2.0阶段建设;2022年,则是示范区扩区域、提水平的一年。据悉,2022年本市将根据示范区3.0的规划建设目标,加快示范区向北京市其他区域扩展,构建车路云网图安全标准体系,聚焦路侧基础设施关键标准研制及应用示范。


6. 地平线与觉非科技达成生态战略合作 布局自动驾驶量产解决方案


5月11日,中国智能驾驶芯片领导者地平线与国内领先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供应商觉非科技正式成为生态战略合作伙伴,双方将基于地平线征程®系列车规级AI芯片,结合觉非科技多传感器融合算法能力,面向全场景智能驾驶应用落地进行深度合作,并以“芯片+解决方案”集成的形式面向市场,携手推进中国自动驾驶的量产落地。


地平线是国内唯一实现车规级人工智能芯片前装量产的企业,所自主研发的征程系列芯片持续领跑行业,累计出货量已突破100万片。2021年发布的征程5芯片,兼具高性能与大算力,单颗芯片AI算力最高可达128TOPS,真实AI性能可达1283FPS,支持16路摄像头感知计算,能够支持自动驾驶所需要的多传感器融合、预测和规划控制等需求。此外,征程5芯片已获得全球公认的汽车功能安全标准——TÜV ISO 26262 ASIL-B功能安全认证,成为国内首颗基于ISO 26262功能安全流程开发的车规级AI芯片。


觉非科技是国内领先的全场景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服务商,以多传感器融合为技术路径,覆盖车、路融合系统,在乘用车出行、干线物流和城市末端三大应用场景,提供跨场景、跨平台、跨终端的一体化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方案可提供定制化的前装与后装定位算法、多传感器融合感知算法及动态交通信息服务,同时可整合高性能算力平台,并按照不同算力需求实现精细化部署。


目前,双方已携手完成了觉非科技融合定位算法在地平线征程3芯片上的适配与部署,并在多场景进行了精度验证,通过芯片与融合定位算法结合的高适配性与扩展性,为更高阶的芯片产品应用与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提供了必要的基础与技术储备。


此次,双方进一步达成基于地平线征程5芯片的深度合作,联合布局高级别智能驾驶的量产解决方案,觉非科技也将成为首个将融合定位算法适配部署于征程5的软件供应商。未来双方将持续拓展与深化合作,探讨自动驾驶、自主泊车、车路协同等市场领域与应用机会,携手推动智能驾驶技术面向全业务场景的量产落地。


7. 斯巴鲁将建日本首座电动汽车工厂


据外媒报道,5月12日,日本汽车制造商斯巴鲁宣布将在日本新建一家电动汽车工厂。该工厂将位于斯巴鲁在群马县Ota的主要工厂和其他生产设施附近,最初每年将生产数万辆汽车。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该工厂将是日本首座从零开始建设的电动汽车工厂。


除了建设新工厂,斯巴鲁将对现有工厂进行设备改造,以生产一定数量的电动汽车,总投资预计在2500亿日元(合19亿美元)左右。斯巴鲁在向电动汽车转型方面进展缓慢,其产品线中汽油动力汽车的份额高于其他大型汽车制造商。该公司希望新工厂将大大促进其电动汽车生产。


斯巴鲁于5月12日开始接受该公司首款在全球销售的电动汽车Solterra的订单,这款车的底盘是与丰田汽车共同开发的。然而,该公司将这款车的生产外包给了丰田爱知县Motomachi工厂。


斯巴鲁目前还没有生产自己的电动汽车。目前,该公司每年生产70万辆汽车,大部分是汽油动力汽车,其混合动力汽车的销量也低于竞争对手。斯巴鲁希望到2030年其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的销量占总销量的40%以上。该公司还将考虑让新工厂为丰田和其他公司生产电动汽车。


全球主要汽车制造商都宣布了向电动汽车转型的计划。本田汽车表示,将停止销售汽油动力汽车,并透露计划在中国和北美新建专门用于电动汽车的生产线。大众宣布在德国新建一家电动汽车工厂。通用汽车也已在美国建立了一家电动汽车工厂。


一家汽车市场研究机构预测,2030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将达到3544万辆,比2021年增长7.6倍,预计中国、欧洲、美国等世界主要汽车市场将迅速向电动汽车转型。


8. 英飞凌推出新电池管理IC,可实现更高的测量精度并延长电池使用寿命


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FSE: IFX / OTCQX: IFNNY)宣布推出全新的电池管理IC产品系列,为电池监控和均衡提供经过优化的解决方案。新电池管理IC包括TLE9012DQU和TLE9015DQU两个型号,可实现更高的测量精度与卓越的应用鲁棒性,为电池模块、无模组电池技术(CTP)及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CTC)的电池拓扑结构提供了有竞争力的系统级解决方案。该器件广泛适用于工业级、消费级和汽车级应用,如轻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MHEV)、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和纯电动汽车(BEV),以及储能系统、两轮和三轮电动车的电池管理系统等应用。


英飞凌高级副总裁兼汽车电源集成与供应总经理Finn Felsberg表示:“随着TLE9012DQU和TLE9015DQU这两款电池管理IC产品的推出,英飞凌完善了其电池管理系统的产品组合,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客户可以受益于英飞凌器件的互通性及丰富的软件产品,从而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开发工作的复杂性,缩短产品上市时间。”


新电池管理IC可用于安全相关应用中,让汽车电池管理系统(BMS)解决方案能够达到汽车功能安全最高等级ASIL-D的要求,并符合ISO26262标准。此外,这些经过优化的产品还可借助复杂设备驱动(CDD),与AURIX™系列微控制器和支持功能安全的电源管理IC配合使用。这为各种电池解决方案的电压和温度感测、均衡和通信提供了一套完整解决方案。


TLE9012DQU是一款多通道电池监控和均衡系统芯片,它采用了英飞凌先进的技术,能够进行高度精确的电压测量,以便估算电池充电状态(SoC)和电池健康状态(SoH),这也是所有电池管理系统都必须满足的关键要求。此外,该器件专为锂离子电池组而设计,是一款符合汽车功能安全最高等级ASIL-D认证的监控和均衡系统芯片。通过UART接口或新TLE9015DQU iso-UART收发器IC的隔离UART接口,它便可由微控制器直接控制。


TLE9012DQU的设计基于并行ADC架构,借助16位DS ADC技术实现了高精确度,通过算片内高密集采样实现了卓越的噪声抑制,可在10微秒内完成整个电池组的同步采样。此外,它还可以在保证全生命周精度的同时减少甚至摆脱对外部元器件的依赖。


TLE9015DQU是一款电池监控收发器芯片,用于将锂电池里的多个TLE9012AQU以菊花链结构连接起来。通过两对UART和iso UART接口,它可以支持环型通信,降低成本并提高系统的效率。通过集成故障管理单元——包括每颗TLE9012DQU芯片上可编程的多个输入和输出,该模块还可实现双向信息流。



免责声明:

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更多信息,仅供学习、交流,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归原创作者及其公司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service@lw-expo.com

描述